高才通|蔡若蓮:倘中小學全面開放招收非本地生 恐爭相報讀個別學校削本地生選擇
發布時間: 2024/09/04 16:13
最後更新: 2024/09/04 19:47
學齡人口減少,中小學面對「縮班殺校」危機,近年同時有不同人才輸入計劃增加部分學校收生。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,人才計劃已吸引很多內地家長,若中小學全面開放招收非本地生,家長只會爭相為子女報讀個別學校,或會減少本地生的選擇。
蔡若蓮接受恒生大學傳播學院《恒傳感言》訪問時表示,教育局目前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,逐步開放非本地來港就讀。對於有議員建議教育局開放中小學招收非本地生以增加生源,蔡若蓮強調,本港基礎教育定位不是產業發展,又提到若要開放招收非本地生,學校質素是首要考慮,學校要先問自身條件是否具備吸引力。
她解釋,人才計劃已吸引很多希望小朋友在香港接受優質教育的內地家長,若全面開放收生,或會減少本地學生的選擇:
我們要令每一間學校都有這種吸引力,不然的話,就算有學校有很多學位剩下,都未必吸引到家長,屆時若將中小學的學額開放給非本地學生,學生會去哪些學校,大家都心中有數。而這會否令本地同學的選擇又少了呢?所以我們要去平衡。
八大非本地生限額獲放寬 優先考慮課程質素
政府去年亦宣布放寬8間資助大學本學年招收非本地生限額,由20%倍增至40%,自資院校非本地生學額則是20%,蔡若蓮表示,提高非本地生收生名額,需跟內地教育部門溝通,整個考慮不是從錢的角度出發,而是從質素角度:
當我們去審視究竟哪些院校、課程,可收非本地學生的時候,我們都是抱持著以課程的質素為最優先的考慮,以確保學生的學習體驗,讓他們在香港得到的教育是最好的。
最新影片推介:
促學校規劃國民教育 免予教師感覺「重重疊疊」
愛國主義教育推行方面,恒大引述教聯會調查指,6成教師在推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因人手不足而感到有壓力,籲教育局考慮增設專責職位負責愛國主義教育,以減低前線教師壓力。蔡若蓮指,政府近年為學校增加了不少資源,目前中、小學師生比已分別提高至約1:11及1:12,並強調培養同學國民身份認同,所有教師都是責無旁貸,建議學校做好統籌規劃,不要讓教師覺得「重重疊疊」。
她又分享作為教育局局長工作雖忙,但是非常有意義,提到教育工作要面對很多不同持份者,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平衡不同看法和意見:「我常常都要問教育的初心是什麼,怎樣才是對學生最好,不然就很容易被不同的意見左右,或者誰大聲就聽誰。」